《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06 18:24:19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1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

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在二者统一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文性”必须借助“工具性”这一阶梯。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务必要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字词,因为只有使学生认识词语,才有可能使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它,也才有可能带领他们理解整篇文章、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这一教学设计虽然表明我认识到了字词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但是字词教学还不够深入。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

这篇课文在教学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找出小刺猬偷枣儿的动词,这是梳理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脉络。但是,仅仅带领学生找到小刺猬偷枣的几个动词是远远不够的,找到动词之后应该做什么?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的。这说明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根本没有思考清楚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目的性不明显。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每一步教学环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只有在实现每一教学环节目的的基础上,才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4、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学会介绍刺猬,体会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反映动物独到的本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秋天,是瓜果成熟的收获季节。瞧,图上画着什么呀?

出示《秋枣》图,学生说图意,师引导学生用上动词“挂满”、数量词“一颗颗”,来体现红枣儿的大和多。

引导学生比较词句活动室2(1)的两句句子,体会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能使句子更生动。

学生朗读句子。

2、枣儿长得可真好!想不想摘些来尝一尝?这不,咱们这位带刺的朋友就迫不及待,抢先行动了。

出示刺猬图,出示课题,齐读。

它是谁呀?

出示“——刺猬”,再读。

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大家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

出示预习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3、课文写了刺猬的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

出示两幅课文插图,明确2~9节讲了第一件事,10~15节讲了第二件事。

三、小组合作,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四人学习小组分别轻声朗读2~9、10~15节,讨论:课文写了刺猬的哪两件事?

2、集体讨论交流。

归纳板书:一天晚上,刺猬偷枣儿。

第二天晚上,刺猬用刺击退了大黑狗。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刺猬是偷枣儿的呢?默读2~9节,圈出刺猬偷枣时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爬 停住脚 摇晃 掉 归 滚 驮 跑

2、刺猬偷枣儿的本事怎样?从哪些动作能看出?

引导学生体会 “摇晃”、 “归”体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3、刺猬不但偷枣儿的本事高明,而且护身的本事也很大。我们再来看看它是怎样用刺击退大黑狗的。默读10~15节,用“○”圈出刺猬的动作,用“~~~~”划出大黑狗的动作。

学生交流,归纳板书:刺猬: 出来散步 缩成一团

大黑狗:扑 掉过头去 哀叫着溜走

4、连续两天晚上,小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如何偷枣儿,如何用刺击退大黑狗,他觉得刺猬怎么样?

出示“我”赞叹刺猬的两句句子,指导朗读。

5、是啊,刺猬聪明、机灵,本事真大,小作者可喜欢它啦,所以把它称为——

生接:带刺的朋友。

五、学习文中的事例介绍刺猬独到的本领。

1、那么学了课文,你喜欢刺猬吗?能不能来夸夸它?

出示两个说话练习,学生任选一个准备。

指名交流。

2、请两个学生分别介绍两个事例,与老师合作介绍带刺的朋友——刺猬。

出示说话练习。

师:我有一个带刺的朋友,它就是刺猬。

生1:刺猬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生2:刺猬不但……,而且……。……

师:我真喜欢这个带刺的朋友。

3、连起来介绍刺猬和分别介绍刺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介绍完一个事例,要介绍第二个事例时可用过渡句连接。

4、谁能连起来介绍一下刺猬?

指名介绍。

六、写作小实践。

教学反思:

整堂课比较顺利,但前半节上得比较从容,后半节上得比较仓促。尤其是说话练习部分,没有时间指名较多的学生来练说,连起来介绍这一环节跳过了,拖堂5、6分钟。反思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觉得在前半节某些地方浪费了一些时间。

1、导入环节“看图说话”对学生估计不足,学生看了图,仅说出了“图上画着红枣儿和枣树”,在引导学生将图意说清楚,说具体上花了一些时间。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明确说话要求,训练说话完整的能力。

2、讨论哪几节分别写了两件事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我”想法和“我”与爸爸的对话不属于事情之中。可见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划分段落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此处隐藏9847个字……枣香的特点。引导孩子写作时仿照作者将句子写生动,妙招“修辞手法和修饰词”)

(3)找出哪些段落是具体描述刺猬偷枣的?(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找两三名同学回答概括共同点。(爬树、摇枣、扎枣)

多种形式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②--⑥、⑦--⑨、⑩、、)

4.抓住爬树“小心谨慎”的特点,由关键词缓慢、诡秘得出,穿插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的讲解,由心理描写复习引号及提示语的用法(引导孩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抓住摇树“用力、快”的特点,“用力”由关键词哗哗、噼里啪啦得出,“快”由“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得出,穿插恍然大悟的讲解,现学现用让学生造句(联系生活实来理解刺猬摇枣的过程);抓住扎枣高明的特点,由关键词“归拢、打滚儿”得出,引出作者评价段,穿插理解钦佩的意思(用近义词理解);最后一段由“跑去哪儿”引出,让孩子读,从读中感悟作者对于小刺猬去向的好奇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穿插蹑手蹑脚的讲解。

5.由此总结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讨论找出小刺猬偷枣用到的动词,运用这些动词把偷枣的整个过程串联起来。)

6.回归课题《带刺的朋友》。由文中作者对于小刺猬的三种称呼体会当中蕴含的情味,加之以联系生活用这三个称呼造句来领悟作者对于小刺猬喜爱之情的逐步加深,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朋友”的含义。

7.拓展延伸,补充《击退黑狗》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体味小刺猬的聪明与机灵及小刺猬的各项本领。

8.课堂演练。用文中词语填空以及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如何偷枣的。

四、反思不足

1、把最后一个课堂演练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欠考虑,本想着把环节设计紧凑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可是我忽略课堂生成的灵活性,时间不够如若要完成这节课就只能把这一环节放到课下让孩子们完成。那还能达成我的目标吗?能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吗?低年级的孩子应该重视孩子课堂的练习,在课上多写。想要达成目标却因为自己的狭隘思想而完不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想起了阅读策略单元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坚持续写,我坚持给他们当堂展示当堂评改交流,唉!学完习作单元这个事又忘了,《大自然的声音》小练笔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课下写的。大失误!要牢记小学生随笔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与表达能力。

正如老师所说应该把这个环节放到讲完偷枣过程时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进行回忆来描写。要谨记孩子们当堂练习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上课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

2.拓展延伸中出示的小故事应分节分段展示,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课上我确实发现后排的几个孩子在一直挤眼睛,设计时光想着怕时间不够完不成目标而没有考虑孩子,段落太长字肯定就会变小后面的同学离得太远根本就看不清楚。以后如若再碰上给孩子们增加小故事的环节一定要让孩子们充分阅读,再设计一两个小问题使孩子深入阅读。

3.6、7部分的连接语我用的是“上节课我们讲过刺猬身上的刺不光能够用来驮东西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这个连接语稍显肤浅。可以直接说“《带刺的朋友》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与小刺猬的好多个小故事,大家还想读一读别的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作者对于小刺猬的另一个观察所得——《击退黑狗》”,由此可以设计小刺猬是如何击退黑狗的以及从这个小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此类问题。

4.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还是达不到预期,我在极力地引导孩子们向我的目标前进,达成我的目标,也许是我问题设计得有些超出他们的心智水平,在几个环节我觉得还有些吃力。设计问题时要多想,多发觉,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想一想如果我在十岁的时候老师的这些问题我能不能答上来。不要一味地让教学目标捆住自己的思想,考虑设计多种教学生成,适时激发孩子们的思想,多学习多借鉴增强自己的教育机智,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增强教学效果。毕竟课堂是百变的,是每个孩子的舞台。

要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孩子们在一起三个多月的时间,感觉现在磨合得已经比以前强多了,不要妄想让孩子们一口气吃成胖子,慢慢来会比较快,一步一步唤醒孩子们的思想。慢慢引导鼓励,希望孩子们能慢慢养成善于发表见地,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要牢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孩子们体会每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体味作者为何能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激发人的好奇心,都用了什么“妙招”,学到这些妙招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最终让孩子们能够追求智慧与真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如何做人,由文中感悟到的的各种思想熏陶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眼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为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将文章的每个知识点都要琢磨透彻,利用各种途径多看多想多写,多写反思多记录课堂。只有在深入的研读中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只有在自己的反思中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多学习才能更进步。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有些想法还是稍显稚嫩,上课过程中也应该大胆的取舍与整合。

正所谓自己没有一桶水,怎么端给学生一杯水呢?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敏锐度,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

加油!迎着风往前冲!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13

《带刺的朋友》是一篇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课文。学生对本文刻画的小动物刺猬十分感兴趣,对作者笔下的刺猬背枣、自我防卫的本领尤其感兴趣。因此我抓住了刺猬的可爱及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读—找—议—再读”的过程中体验。应该说,学生基本走进了文本,理解了文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体现出来了。

在阅读时,学生十分投入,能理解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朗读中能读出情感。作者在本文中很好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作方法,特别是课后练习中两句对比的句子,环境写得很美,很具体,在交流、讨论后,学生豁然开朗,既体会了句子的美感,也知道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本单元的知识点之一是概括主要内容,几篇课文学习以后,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课文学习中,讨论哪几节分别写了两件事时,学生中出现了不同意见,部分学生认为“我”想和“我”与爸爸的对话不属于事情之中。可见学生对文章段落的概念不清,划分段落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归纳出两件事的大意。

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爸爸为什么会笑了”等问题,学生的理解比较浅显,只是“喜欢小动物”。我就以“大自然的奇迹”为主要话题,给孩子们讲了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关系,讲了保护自然的道理,这涉及到生态平衡,他们依然似懂非懂。我想,知识的扩展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教学中同样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人类的保护弱小,爱护自然,珍惜生命……都是对“善”的追求。

整堂课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教学效果良好。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