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硬币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抛硬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抛硬币教学反思1《抛硬币》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第三册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的第二课时,内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是新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内容。本节课,我先认真制定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其次,为学生提供了“抛硬币”、“摸球”和“装球”等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猜想,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可能性,体验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从统计的结果中发现规律,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其实,这种在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的全新发现,就是学生的创造。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探索---体验---感悟之后,感受数学的趣味本质,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培养了主动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节课,还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建议,让学生更多地感悟到生活中各种事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有些本来不可能的事情也会变成现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
虽然,在教学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目标未能很好把握,使学生学完本课后,对“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概念还很模糊,学生易于把“不可能”与“不一定”两个概念混淆,学生的思维角度,教师有时很难把握、弄清。2、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未能完成。3、缺少比较的思维,忘记低年级的学生需要直观比较,才能更易掌握知识。当在装球时,要提前多准备几个袋子,通过比较,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可能、一定和不可能”的区别。
抛硬币教学反思2在“抛硬币”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测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体会这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所以在猜测过程中不一定猜准确,结合这一事例让学生理解当事件不能确定时,应采用“可能”来进行描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理解不确定现象,但在开始学生就说出“可能”时,没有及时处理。
第二个活动是“摸球”游戏,这个活动我先让学生分小组摸球,再分组分类汇报,最后再分类整理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基本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但要用今天学过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摸球情况时,多半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描述,并没让学生自己完整的叙述出来。所以在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只说出结论,而没有把在哪种情况下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说完整,也导致了个别学生有了模糊概念。
总的来说,这节课以“猜想——实践——验证——表述”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抛硬币》一课,我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了事件的不确定和确定现象并获得结论,基本上能用相应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数学研究课已经结束,回顾《抛硬币》这一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看、玩、想中去学习数学,理解和认识数学。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我考虑了学生爱玩、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抛硬币和摸球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猜测活动中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经历了验证猜测的过程,感受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从面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实现了对事物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小组合作的机会,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记录、交流、发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空间和思考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参与愿望都能得以满足,所以学习热情很高。
3、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这节课仍有不少处理不当之处:
1、抛硬币这一活动中,应让学生先猜后抛,使学生能真正体验“猜想——实——探索——验证”这一过程,并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在抛硬币的小组活动中应给学生示范,由于孩子在课堂中接触这种活动的机会少,可以和让学生和老师合作抛一次硬币,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抛,再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就清楚活动要求和如何活动了,这一活动的目的性也就更明确了。
抛硬币教学反思3这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抛硬币”的内容,这是“统计与概率”中的有关概率的知识,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尤其重要。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不确定现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抛硬币,摸球,装珠子等游戏活动,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在“抛硬币”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测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体会这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所以在猜测过程中不一定猜准确,结合这一事例让学生理解当事件不能确定时,应采用“可能”来进行描述。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理解不确定现象,但学生在自己进行总结时,只说了一种“可能”情况:有的说:“可能正面朝上”,有的说:“可能反面朝上”。而没有说成:“正面或反面,这两种可能都有”,而我在这点上强调还不够。
第二个活动是进行“摸球”游戏,这个活动我分了三步完成,一是先让学生猜,我摸;二是分小组来摸;三是每个大组两个孩子上讲台来摸。第一步的摸球活动是在一个黑袋子里分别装上3个白球和3个黄球,让学生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即从盒子里任摸一个球,有两种情况发生。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基本进入了角色,能够顺着教师的引导去思考问题了。有了第一步摸球活动为基础,第二步的摸球活动,大部分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操作了,所以老师不需要再强调摸球规则,只强调一下注意事项,学生便能顺利完成操作,而且操作既科学又快速。在这个环节中,我还采用了小组交流的方式要求人人都要用今天学过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你们组的摸球情况。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基本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最后还有一个装珠子游戏,是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这个活动进行小结时,学生的回答都抓住了要点。
< ……此处隐藏2699个字……钟内就要揭示本节课的目标。而我的错误在哪里呢?首先,我的第一个环节是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1个小礼物,礼物在老师的一只手里,我请大家来猜一猜,在哪只手里?只给3个人机会,谁猜对了,有奖励。
学生可能会猜左手,或者右手。
师:这是什么呀?(硬币)一枚小小的硬币在生活中不仅能用来买东西,而且它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
(板书:抛硬币)
在这个环节上,当我让学生猜硬币在我的哪只手里时,学生肯定都是根据自己的猜测说的,这种活动并没有什么技巧,全凭我们大家蒙,没有什么理论根据。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我为什么要给猜对的孩子奖励呢?同样都是瞎蒙的。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事件,可能在右手,可能在左手。我为什么要给予说对的孩子呢?这对没有猜对的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大家都是猜得。而且与本节课的目标相违背。
我的第二个环节是实践探索
活动一:抛硬币。
师:大家来看看,有数字的那一面是硬币的正面;有花的那一面是反面。
师:老师现在向空中抛这个硬币,你们来猜猜,哪面朝上?
学生会说两种不同的答案。
师:下面由大家来做这个游戏。在做游戏前,我们要遵循游戏规则。
1.同桌2人一组,一个人猜,一个人抛,先猜后抛。(注:轻轻地抛,不要让硬币掉在地上。)
2.每人3次机会,轮流进行,并记录结果。
3.如果正面朝上就记录“正”,反面朝上就记录“反”。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发现硬币落下后,有时候是正面朝上,有时候是反面朝上,那我们就可以说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的结果是不能确定的,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在这个活动中,对于学生如何记录硬币哪面朝上的方法,我最好不给学生规定,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发挥,有利于孩子培养符号感。另外,该揭示本节课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目标时,我没有在板书上显示。由于我上课没养成写板书的习惯。导致本节课我在一定的环节设置的板书忘记书写。到课堂30分钟左右,我忽然想起来,没有在黑板上揭示目标,我就以小结的形式在黑板上又出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石头、剪子、布
1.选2个人上讲台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让下面的孩子猜4次,并说说每次结果有哪些可能。
2.谁来说说在游戏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发现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结果有三种可能,猜的时候,赢、输、平手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石头、剪子、布”游戏的小秘密。
活动三:摸球游戏。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白球、3个黄球。如果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
(教师摸球,学生观察)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现在我把里面的黄球全部拿出来了,再来摸一摸,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同学们都说一定是白球。(板书:一定)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板书:不可能)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在摸球游戏中,我也是告诉学生,猜对的有奖励,这是不应该的。另外应该找不同的学生多去摸,反复摸。记得当时我就叫了2个人,他们摸得时候头几次都是黄球,当时我心里很着急,怎么没人摸到白球。后来一个学生最后一次终于摸到白球了,我才松了一口气。像这种情况,我应该让孩子反复摸,因为没有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你无法确定每次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
抛硬币教学反思9《抛硬币》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的内容,这是“统计与概率”这一单元中的有关“概率”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教多的困难。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丰富但爱玩、好玩、好奇心强的的特点,在教学时,我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不确定和确定现象,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和确定现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在“抛硬币”的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测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体会这是不能事先确定的,所以在猜测过程中不一定猜准确,结合这一事例引出课题“可能性”。
第二个活动是“摸球”游戏,这个活动我先让学生分小组摸球,再分组分类汇报,最后再分类整理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真正做到了在乐中求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但要用今天学过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摸球情况时,学生独自表达就出现了困难,多半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描述,并没让学生自己完整的叙述出来。
第三个活动是“练一练”,这个活动我设计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情让学生判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我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接着小组交流,再分组汇报,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热情高涨,基本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能对一些简单的事件进行判断,并且会用“可能”、 “一定”、“不可能”进行描述。第四个活动是“小小设计师”,我要求学生准备4张卡片:
(1)从中任意抽一张“可能”抽到小青蛙。
(2)从中任意抽一张“一定”抽到小青蛙。
(3)从中任意抽一张“不可能”抽到小青蛙。
这个环节我用“小小设计师”来命名,激发了学生设计的欲望,而要求学生上台来展示,又激发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本环节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拓展,真正让学生真正的做到了学以致用。总的来说,这节课主要以“猜想实践验证表述”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充分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抛硬币》一课,我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了事件的不确定和确定现象,并获得结论,大部分学生基本上能用相应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虽然,在教学前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没有安排足够学生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发言的也只是少部分学生。教师说的多,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不够充分,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空间。
2、语言组织上较单一。课堂上“你真棒”“真聪明”这些评语没有针对性,需要多学习,多积累,才能后积薄发。
3、课堂纪律的组织还做得不太好,致使有些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