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1-08 02:08:47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十篇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十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与克、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分数的初步认识。数与代数部分。二年级下册已经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册教科书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结合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教材还安排了“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积累对显示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加深对相关运算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从而更好地感受计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中,教材除了安排一些可以用除法和加减法解决的、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之外,还安排了除法的验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用乘法验算除法,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提高计算的水平,为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特色内容。在学生积累了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以后,本册教材安排的是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并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起适当的联系,从而解决问题。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原有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将得到适当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基本内容之一。本册教材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间隔排列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其中的规律,经历数学抽象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认识分数”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学会借助直观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的加、减法。此外,考虑到学习难度、与一些教学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学生日程生活经验的积累情况和认识发展水平,所以把《千克和克》安排在本册教学。

图形与几何部分。本册教科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一共安排了两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简单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方法。这个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的起始单元。一方面,学生为后续相关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积累一些探索平面图形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的经验,从而逐步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第六单元安排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认识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另一方面使他们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展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本册教科书安排了两次综合与实践活动。第一次结合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安排《周长是多少》,引导学生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提高测量、计算和估计不同平面图形周长的能力。第二次结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安排《多彩的“分数条”》,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分数的含义,感受这些分数与1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他们在活动中发现和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此外,本册教科书没有安排独立的“统计与概率”教学单元,但注意结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部分内容,择机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帮助他们进一步丰富统计活动经验,体会数据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二、全册教学目标要求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与估算;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联系现实情境理解倍的含义,能用“倍”说明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解决倍比关系的简单实际问题。

(2)会用“克”、“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两面图形的周长;

(4)学会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并能运用正确的策略解决连续比较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5)认识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及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区分、判断平移、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识别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平面图上将指定物体进行平移。

(6)能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联系实际说明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含义,能比较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大小。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数学思考方面。

(1)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学生基本情况:

三()班( )人,经过两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学生都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但是,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没有学习积极性,没有自控能力。本学期教学中,将向全体学生,努力创设愉快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力求全面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重点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让优生吃得饱,让后进生树立学习信心,爱学习,让全班共同进步。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 ……此处隐藏24574个字……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知识是平面图形面积的起步知识,在以后教学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全单元安排七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面积

例3:认识面积单位

例4、例5、例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7: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教学建议

1.加强直观感受,在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上抽象出面积的意义。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里有“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这句话,本单元没有这样写出。而是联系具体材料,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自主抽象与概括。

2.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加强操作活动,形成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与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有关的知识是:什么是面积单位、有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怎样使用面积单位等。

3.通过测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推算出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把面积单位的进率安排在本单元最后教学,可以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推理出相关的进率。

5.适时安排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属于两类不同的量。周长和面积都存在于平面图形上,学生容易混淆求周长和求面积的问题。所以,及时安排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不可疏忽的任务。(1)比较计量单位及其使用。(2)比较概念及其算法。(3)体会周长相同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同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6.编排“动手做”,激发对图形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渗透图形的运动。

这里安排的“动手做”,分别把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若干个较小的长方形,通过在大长方形和正方形里画小长方形,得出最多能分成的个数。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用计算和考虑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只要关注图形的形状特点,思考怎样把小长方形“放”在大图形里面,可以横着放,也可以竖着放,可以思考怎样放正好,怎样放还会有剩余,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单元一共编排5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例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例3:“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例4: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例5:“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整体的几分之一,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发认知需要;借用集合圈,把若干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凸显几分之一的本质特征。

2.教学整体的几分之几,突出它与几分之一的关系。

3.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是多少,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把几厘米改写成十分之几分米,把几角改写成十分之几元,为教学一位小数作准备。

5.编排“动手做”,开展形象思维,体验分数1/4的意义。

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建议

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联系实际初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是本单元在知识技能方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至于比较小数的大小和计算小数加、减法,都在初步感受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都为深入体验一位小数的含义而安排。

1.联系实际事例引出一位小数,初步揭示一位小数的概念。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是小学数学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概括性表述,学生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中逐渐形成这个概念。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里,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以后,例3安排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例4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都可以看做是小数意义的实际应用,也是小数概念的继续加强。

3.精心编排练习题,加强概念,发展数感。

练习十一是全单元的综合性练习,在扎扎实实练习有关一位小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十分重视一位小数的概念的进一步强化,以帮助学生发展数感。(1)数形结合,加强一位小数的概念。例如练习中的第1题、第3题、第5题。(2)感受数之间的关系,发展数感。例如练习的第10题。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一)教学内容

例1:简单的数据汇总

例2:分析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二)教学建议

1.把各个小组的数据合并,是常用的汇总方法;把数据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

2.分析数据、引发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

统计教学要体会数据里蕴含着信息,既然是“蕴含”,就需要挖掘、加工和利用数据里的信息。学生开展统计活动,不仅应得到有用的数据,还要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思考,发挥数据的作用与价值

四、教学进度

全册教材共安排53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5课时的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全学期大约还有20%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安排教学。

次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备注

1两位数乘两位数(4)

2两位数乘两位数(4)

3两位数乘两位数(2)有趣的乘法计算(1)机动(1)

4千米和吨(3)机动(1)

5解决问题的策略(4)

6混合运算(4)

7混合运算(1)实践活动(1)机动(2)

8年月日(4)

9年月日(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

10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4)

1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机动(1)

12分数的初步认识(二)(4)

1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2)小数的初步认识(2)

14小数的初步认识(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

1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2)实践活动(1)机动(1)

16整理与复习(4)

17整理与复习(1)期末复习(3)

18期末复习、考试

《关于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锦集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